高适以军功封侯,当了节度使后,为何不救曾经的好友李白?

发布时间:2025-11-13 18:12

冬天使用热水器时,适当调高温度,但不要过高,以节能为主。 #生活技巧# #家电维护技巧# #热水器节能攻略#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在唐朝官场中担任的职位也是最大的之一。渤海高氏家族在唐朝时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从高士廉到高崇文,这个家族的成员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拥有强大的关系网。这些家族的背景和人脉比财富更重要。若没有强大的家族支持,高适是不可能快速晋升到高位的。

高适出生在渤海高氏家族,祖父曾担任安东都护,后来陪葬于乾陵。尽管父亲的官职不算高,但他仍然出身于官宦之家。高适家族的衰落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高适的父亲高崇文死于扬州的一座私人住宅,去世后为了迁葬到洛阳北邙山的家族墓地,花费巨大,几乎耗尽了家族的财富。另一个原因是高适可能不是嫡长子,家中排行较后,所以没有继承到太多的家产。

目前的研究表明,高适可能早于公元700年出生,他的父亲至少在48岁时才有了他,因此他可能并非嫡长子。高适曾自述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意思是他曾经向亲朋好友借钱,而不是当乞丐。这种丐的意思其实是指在亲友之间借钱,打秋风。虽然高适在家族中算是较贫穷的一员,但他并没有完全贫困,依然是一位小地主。所谓躬耕并不是像某些历史人物一样亲自耕种,而是指管理土地并依靠土地获得收入。

高适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战略谋划者,勤政爱民,注重练兵备战,并且在这些方面非常有成就。但他的缺点是理论能力较强,但实践经验不足。他入仕较晚,但一旦进入官场便快速晋升,这在当时的社会中并不常见。要在那个时代达到三品官职,要么具备比周围人更卓越的能力,要么有强大的门阀背景,且有足够的才能。高适正是属于后者,并且他的人生经历也非常坎坷,所以他既需要有强大的背景,又得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够成功。

高适的个性非常果敢,曾因王昌龄被杀,敢于先斩后奏,杀死钦差,这开创了唐朝的先例,也表明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然而,李白的情况则不同。李白因谋反被捕,而以高适的身份,他无法直接为李白求情。假如高适去为李白求情,不仅无法救李白,反而可能连累自己全家。高适如果越过了正常的程序去为李白求情,权力当局可能会怀疑他与叛乱有关系,从而把更多的事情推向不可控制的局面。所以,即使高适与李白私交较好,他也必须以谨慎的方式处理此事,不直接出面。

高适的家乡位于睢阳一带,那时正是战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永王的叛乱,睢阳沦陷,许多高适的亲戚可能因此丧命。李白投靠了永王,后来永王兵败,李白被捕。如果高适真心想要报复李白,他本可以添油加醋,使李白的处境更加危险,但他没有这么做。反而,他只是简洁地上报了李白参与叛乱的事情。李白身为叛乱的重要人物,按理说不可能逃脱死亡,但高适在关押李白时并未对其进行虐待,这在当时是非常值得称赞的。高适并未把个人恩怨带入政治中,而是冷静、理智地处理了李白的事件。

高适与李白之后没有再次交往,这并不意味着两人之间的关系破裂。事实上,古代交通不便,人与人之间往来不易,而高适身为朝廷重臣,李白则是有罪之人,两人即便曾有交情,也不能公然往来。此时,高适与李白不再有联系,反而是最理智、最符合当时政治环境的选择。

网址:高适以军功封侯,当了节度使后,为何不救曾经的好友李白?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42385

相关内容

高适以军功封侯,当了节度使后,为何不救曾经的好友李白?
李白、杜甫和高适三人关系是怎么样的?为什么高适要和李白绝交?
盛唐最成功的诗人:官至节度使,还被封侯,却拒绝救李白
一场皇室内斗,三位大诗人,杜甫被贬,李白被流放,高适平步青云
《莫愁猎火狼烟,前路有高适》:书写作为榜样与力量的高适
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诗人们:李白、杜甫、王维、高适都在干啥?
安史之乱中,王昌龄、高适、李白、杜甫、岑参等诗人的结局如何
高适:他出身寒门命运多舛,却打好一手烂牌功名双收,逆袭人生
这是一本专为高适写的传记,让你读懂高适
有一种力量叫高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