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盲目“贴秋膘”

发布时间:2025-10-11 08:23

立秋后贴秋膘,补养身体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季节性趣事#

许多地方都有“贴秋膘”的习俗,意在通过增加营养摄入来补偿夏天因炎热而可能造成的食欲缺乏和体重下降。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贴秋膘”。

哪些人适合“贴秋膘”呢?一是体质虚弱者:对于体质较弱,容易感到疲劳和怕冷的人群,适当的“贴秋膘”可以帮助他们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二是体重偏轻者:对于那些体重低于正常范围,需要增加体重的人群,秋季是一个通过合理饮食来增加体重的好时机。三是一些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康复期的病人,他们的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支持胎儿的发育、乳汁的分泌或身体的恢复。

为什么不建议盲目“贴秋膘”?现代社会,许多人的饮食已经足够丰富,甚至存在营养过剩的问题。盲目增加食物摄入,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门诊发现,每年9~11月换季期间,急性心梗、脑卒中的急诊量会比夏季增加30%以上。这是因为秋季气温下降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血流速度减慢,血液中的脂质易在血管壁堆积,形成脂质斑块,进而堵塞血管。对于已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血管突然收缩可能引发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秋季干燥的气候也会导致人体水分不知不觉地流失,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当然,心梗并非毫无征兆,常见警示信号包括:胸骨后的压迫感或撑胀感,像被一只“沉重的手”按住,常在快走、爬楼、情绪波动后加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突然冒出冷汗、呼吸发紧、恶心想吐;不典型疼痛:可能表现为牙疼、胃痛、后背痛、喉咙紧缩感,尤其在女性、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中常见。在此提醒,如果这些症状持续15分钟不缓解,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不要自行驾车去医院。

“贴秋膘”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其背后的健康理念值得尊重。但现代社会,我们更应注重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如秋天早晨起床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醒来后躺半分钟,坐起来等半分钟,双腿下垂在床沿再坐半分钟。早晚出门及时添加衣物,特别保护好颈部、后背和脚部等关键部位。餐桌上不妨记住“三色交通灯”原则:红色警戒区,严格限制动物内脏、肥肉等;黄色警示区,谨慎选择精制碳水化合物;绿色畅行区,可放心食用深色蔬菜等。

(作者:田甜、李欢,均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责编:邢郑、孙娜)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别盲目“贴秋膘”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235858

相关内容

“秋冻”“贴秋膘”有讲究!专家回应秋季养生热门话题
“秋冻”并非人人适合,“贴秋膘”也需因人而异
“三高”患者如何健康“贴秋膘”?
“贴秋膘”不能过度进补
于晓光带秋瓷炫回老家过年,视频中,秋瓷炫带儿子一起贴对联……
技术贴,上班都没这么认真——“我们别蹲”
尖尖给子秋钱,子秋一把关门外:求你别可怜我
把脉秋季高发病 中医专家来支招
柏秋是真喜欢懵圈吧,一泽贴懵圈天启都没叫呢,旁边柏秋先叫起来了
立秋了 来杯节气限定款养生茶

随便看看